2025年暑期,我院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自发组建25支团队,另有85名同学开展个人实践,参与覆盖面达全院总人数的63%实践活动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在服务社会中彰显青春担当,在实践锻炼中提升专业素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音乐会中,白敏中同学与少儿合唱团共同演绎了多首经典曲目。
“对我而言,这远非一次简单的演出任务,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集体主义的实践教育”白敏中动情地说。当《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在音乐厅回荡,许多观众热泪盈眶。同学们用专业的演唱和真挚的情感,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抗战精神在歌声中代代相传。
贺婉晴表示“我们要让爱国情怀‘可感可治’”,团队成员精心编排《闪闪的红星》等经典作品,指导孩子们通过舞蹈动作理解革命精神。看着身着红军服的孩子们认真演绎每一个动作,队员们深感红色基因正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吴宜卿团队深刻认识到了专业不仅止于舞台,音乐一可以成为连接历史与现在的桥梁,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团队将编钟、古琴等传统乐器与文物讲解相结合,创作了多段融合历史与音乐的导览词,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种创新形式让古老的文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牟思齐带领的灯歌调研队深入利川,与州级非遗传承人谭琴琴进行了深入交流。
牟思齐说相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利川灯歌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定能继续闪耀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之路。
团队不仅详细记录了利川灯歌的演唱技巧和传承历史,还通过学习演唱、参与表演等方式,亲身体验这项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同学们用专业设备录制了高质量的影像资料,为保护和传播这一文化遗产贡献了青春力量。
戴欣怡参与的艺启未来团队走进社区,开展音乐启蒙教育活动。戴欣怡说道“看到孩子们从不敢开口到放声歌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感,我真正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含义,更加理解艺术服务于人的本质。
她们团队设计了音乐游戏、节奏训练、合唱排练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不仅传授了音乐知识,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
王艳和同学们在敬老院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王艳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活动让她明白,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渴望心灵上的陪伴。
在今后的生活中,她也会多抽出时间参加这样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温暖与关爱,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爱与关怀。
团队为老人们表演经典老歌、戏曲选段,教老人们简单的节奏游戏,还耐心倾听他们的人生故事。同学们用专业特长和真诚陪伴,为老人们带去了欢声笑语,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这些仅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生动缩影,我院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用艺术之美传递温暖。展望未来,学院将持续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搭建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引导更多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艺术专业优势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