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下午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学科建设系列活动在江汉大学音乐学院会议室举行。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音乐探索》学报副主任刘鹏博士,带来了欧美音乐理论前沿动态述评——《以<音乐理论期刊><音乐分析>和<音乐理论纵览>三本学术期刊为例》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校音乐理论部李萍老师主持,龙珲、郭雪莉、彭龙、张晶以及唐文辉等教师及众多研究生参与交流。
刘鹏教授讲述了以近十年来(2008年至2018年)欧美地区三本代表性学术期刊《音乐理论期刊》《音乐分析》《音乐理论纵览》为数据来源,通过欧美音乐理论研究概况、研究主要内容与新兴的研究趋势等三个宏观角度,整合以历史时期、学科类别和分析方法为切入点的研究路径,来梳理欧美音乐理论研究的变化发展,归纳其研究倾向、热点及趋势情况。以期为国内音乐理论学科发展与中国当代音乐作品个案分析提供更全面的国际视野与经验方法。
刘鹏教授阐述了当前欧美音乐理论研究呈现三大趋势:经典文献的重新解读、当代作品的系统性分析、理论本体的跨学科建构。这三本期刊不仅涉及范围极广,内容也极具深度,包含了各个时期不同形式、风格、体裁的音乐作品,以及欧美近年来最为流行的音乐理论观点和音乐分析手段。而后对于经典音乐文献的分析新视点、丰富全面的当代音乐作品个案研究以及音乐理论本体研究进行论述。刘鹏教授分析出欧美音乐理论学界普遍呈现出“微观”分析大于“宏观”分析的上升趋势。最后刘鹏教授从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早期音乐理论研究以及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的角度讲述,并分析出随着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流行音乐逐渐开始呈现出与传统“精英”学术文化相互渗透、交融的态势,这一点可从近年来欧美音乐学术期刊逐年递增的发文数量上窥见。
刘鹏副教授说明这三本代表性学术期刊不仅充分展示了欧美一流音乐学者们的前沿成果,也为之提供了对欧美音乐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当代走向的基本认识。刘鹏副教授总结出上述成果大致可体现出几方面特点:1、仍然重点关注申克分析、转换理论、音级集合等音乐理论分析方法,音高、调性、曲式等传统分析内容,以及前调性时期音乐理论。2、当代新音乐文献不懈的努力探索。3、呈现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繁荣局面。4、 是对流行音乐文化的包容与开放。
最后,在互动环节,龙珲副教授就“音乐分析范式转型”提问。刘鹏以自身投稿国际期刊的经历为例,指出理论模型构建需平衡宏观框架与微观细节,建议通过“简化谱”可视化分析技术处理音乐结构。针对研一音乐教育,钢琴方向的同学关于音乐教育研究的困惑,刘鹏副教授强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大量收集音乐教育理论类文献以及在中小学进行实践研究。对于研二音乐教育,声乐方向同学关于跨学科研究的壁垒问题,刘鹏以梅西安“和弦-图像”联想为例,提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解决路径,建议从具体作品入手逐步突破学科界限。
此次讲座刘鹏副教授系统梳理了欧美音乐理论的前沿动态,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视野拓展。讲座现场交流热烈,持续两小时的思维碰撞使师生们深受启发。大家不仅了解到国际学术前沿的最新动向,更感受到音乐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同时为我院学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图文: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