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艺’述’党史”——找寻音乐中的红色记忆第十二期:《黄河大合唱》的雄浑交响

发布者:毛璐发布时间:2024-10-30浏览次数:11

2024 10 30 日,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于 J11B125 奏响红色音乐华章,以“艺’述’党史”第十二期深度探寻《黄河大合唱》的不朽魅力与历史回响。

冼星海,“人民音乐家”,以音乐为刃投身抗日救亡,诸多佳作激昂民族斗志。光未然,杰出诗人,其笔触为时代立言。二人携手,于民族危亡际成就《黄河大合唱》。1938 年,光未然东渡黄河,惊涛骇浪、船夫号子深植心间。抵延安后,《黄河吟》诞生,冼星海受此感召,抱病创作,土窑六日、半月之功,音乐史诗横空出世。

此巨作含八大乐章,各呈异彩。《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船夫搏浪、曙光初绽、渐远余韵,尽显抗争坚韧;《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雄姿、文化灿烂、英雄豪迈,颂歌激昂奔放;《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琵琶相伴,民族劫难与抗争交织,弦音如史诉说;《黄水谣》三段体混声合唱,和平破碎、日寇暴虐、悲凉复现,悲剧色彩深沉;《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与合唱,山西民歌曲调、锣鼓和鸣,流亡悲歌引“打回老家”怒吼;《黄河怨》女高音独唱,沦陷女悲惨独白,悲剧性强,激发抗敌豪情;《保卫黄河》以“卡农”复调,轮唱叠加、衬词添力,抗日烽火燎原之势喷薄;《怒吼吧,黄河》升华主旨,江河怒吼、警号长鸣,必胜信念振聋发聩。

活动当日旋律激昂处如洪峰奔涌,众人热血沸腾;舒缓段似悲叹低诉,观者动容沉思。《黄河大合唱》为历史呐喊、民族精魂,其艺术丰碑激励后学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复兴使命,为民族复兴伟业续写磅礴交响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