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艺’述’党史”——找寻音乐中的红色记忆第十三期:红色经典的岁月回响

发布者:毛璐发布时间:2024-11-30浏览次数:11

2024 11 29日,音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于 J11E106 成功举办“艺’述’党史”第十三期活动,深入探寻《歌唱二小放牛郎》《浏阳河》《共产儿童团歌》背后的红色记忆与精神传承。

《歌唱二小放牛郎》:英雄赞歌的诞生

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五一”反扫荡艰苦卓绝。在此背景下,王二小为掩护乡亲英勇牺牲,其事迹传遍解放区。方冰、劫夫深受触动,创作出《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以叙事抒情交织,传唱大江南北,入选“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其在抗战岁月激励军民抗敌,新时代亦传承爱国精神,让二小精神永耀,成为不朽民族精神符号。

《浏阳河》:时代新声的传唱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浪潮中,《浏阳河》脱胎于花鼓戏《推土车》。它见证土改历史进程,从地方文艺汇演走向全国舞台。其旋律优美、情感真挚,颂赞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解放,体现民众对党的爱戴。经岁月沉淀,从舞台到生活,从国内到国际,承载人民奋斗记忆,激发建设祖国豪情,为新时代注入精神动力,见证国家发展、人民奋进。

《共产儿童团歌》:革命薪火的延续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此歌为共产儿童团象征。曲调源于《春诗》,经发展与电影《红孩子》结合而广传。彼时儿童团于根据地建设、战斗贡献卓越,小英雄们无畏奉献。歌曲节奏明快、歌词激昂,“时刻准备着”激励代代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爱国情怀,引领少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于不同时代照亮儿童成长之路,筑牢信仰基石。

当日现场,旋律奏响,众人沉浸于历史长河,深切感受红色音乐魅力与力量。三部作品贯穿革命岁月,见证时代变迁,承载民族精神。借此次活动,支部引领众人回溯历史汲取力量,坚定传承红色文化、践行使命担当决心,为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让红色经典永绽光芒、精神永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