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尚艺,成就自我
—— 在江汉大学音乐学院2025级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音乐学院院长张轶
尊敬的各位老师、2025级全体新生: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迎接江汉大学音乐学院178位新成员的到来。其中,本科生125名、专升本学生21名、研究生32名。你们怀揣梦想,从湖北、湖南、广东、福建、山东、江西等多地奔赴而来。在此,我谨代表学院,向历经奋斗、成功考入我院的各位新生,致以最热烈的欢迎与最诚挚的祝贺!同时,向辛勤培育你们的母校师长、全力支持你们的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与美好的祝愿!
各位新生初到江汉大学,既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也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挑战。武汉与上海,是全国仅有的两座被冠以“大”字的城市。“大武汉”的“大”,不仅在于地域辽阔,更在于武汉人民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的开阔胸襟与豪迈气度。在历史长河中,武汉曾三度成为革命中心:其一,这里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此打响;其二,武汉是大革命北伐时期的重要枢纽,见证了革命浪潮的高涨;其三,武汉曾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核心阵地之一。昨日,我们共同观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阅兵式。阅兵式上反复奏响的《太行山上》,便是音乐家冼星海在武汉保卫战期间创作的经典作品;而民族史诗《黄河大合唱》,则是冼星海与湖北老河口籍的和光未然,在武汉抗战歌咏运动中多次合作、凝聚默契后,赴延安创作完成的传世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冼星海曾在武汉生活362天,这段经历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深厚的民族情怀。
三次“革命中心”的历史定位,铸就了武汉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正因武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疫情期间考察武汉时,深情赞誉其为 “英雄的武汉、英雄的人民”。作为音乐学院的学子,希望大家传承英雄武汉的革命精神,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事业,以艺术为载体弘扬正气、传递力量。认识武汉、融入武汉、助力武汉建设,理应成为每一位江汉大学学子的必修课。
“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城市格局,也对应着“武大、湖大、江大”的高等教育布局。江汉大学作为一所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休戚与共的城市型大学,拥有全职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历史可追溯至辛亥革命时期,2001年经四校合并后迁至沌口校区。目前,学校设有18个学院,涵盖文、理、医、法、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综合类大学的独特优势,为大家提供了跨学科学习的广阔平台,有助于拓宽视野、完善知识体系。当前,音乐科技、音乐治疗、人工智能音乐等新兴领域发展迅猛,唯有提前做好学业规划、打破单一学科思维局限,以立体视角构建知识框架,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再谈谈我们音乐学院。作为湖北省最早开设音乐专业的院校之一,我院已有50余年办学历史,2013年正式建院,今年恰逢建院12周年。12年来,在历届领导与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历经艰辛、锐意进取,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学院拥有音乐专业硕士点,音乐学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体系完备,实践特色鲜明。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法国戛纳音乐学院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学子搭建了国际化的学习平台。
学院拥有一支勤恳敬业、素质优良、专业精湛的师资队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工作理念。学院组建了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室内乐团4支高水平实践团队,其中春潮合唱团、冬雷舞蹈团成绩斐然,已成为湖北文艺领域的重要新生力量。在“金钟奖”“荷花奖”等国内顶级艺术赛事中,在央视春晚、中宣部建党百年文艺晚会、军运会开幕式等重大活动舞台上,都能看到我院学子的身影。“训练有素、能打胜仗”,已成为业界对我院学子的高度认可。在此建议各位新生入学后积极加入实践团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这将是大家在江汉大学求学期间极具价值的选择。此外,学院新建综合楼正处于装修阶段,各位新生将成为首批入驻的受益者。
同学们,踏入音乐学院,意味着你们即将开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艺术征程。在这里,你们将接受系统、专业的艺术训练。《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音乐,绝非仅仅掌握一门技艺,更是一场滋养心灵的修行,一次对美的执着探寻。在这段旅程中,希望大家践行 “生活即教育” 的理念,将课堂所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艺术追求与人生感悟相融合。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四点希望:
第一,希望大家在江汉大学锤炼卓越气质。“气质”,从字面意义而言,即气息的质量,外在体现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状态,核心在于能否保持充沛的精气神。在学习与生活中,希望大家始终保持专注与投入,凝聚内在力量。对于音乐、舞蹈专业的学子而言,未来无论是成为教育工作者还是表演艺术家,“气质” 都是衡量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昨日的阅兵式上,军人挺拔的身姿、3000 名专业院校合唱团成员昂扬的状态,都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神风貌,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注重自身气质的培养与提升,让“气质出众”成为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学子的鲜明标识。
第二,希望大家培养秩序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音乐看似自由浪漫,实则蕴含着严谨的秩序。音符的长短高低、节奏的强弱快慢,皆有严格规范。若脱离这些秩序,再优美的旋律也会沦为杂乱的声响。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曾言:“秩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秩序,音乐便只是一堆混乱的声音。”与此同时,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是有效沟通、辨别是非、科学决策的基础。社会上有时会对艺术专业学生存在“思维跳跃、表达随意、缺乏理性”的刻板印象,希望大家以实际行动打破这种偏见——既要保持艺术创作所需的直觉与灵性,也要注重培养理性思维与思辨能力,做到感性与理性并重。
第三,希望大家不断提升审美格局。审美能力决定着艺术创作的高度与深度。希望大家广泛涉猎、勤于观察,在聆听与欣赏中积累审美经验,在实践与体验中提升感知能力。在专业学习中,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辨别音乐在“大小、轻重、长短、快慢、色彩”等维度的差异,精准把握艺术表达的“尺度、力度、温度”,逐步构建高阶审美体系。同时,要主动了解文学、美术、戏剧等其他艺术门类,汲取多元艺术养分,实现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高雅审美品味。
第四,希望大家恪守行为准则,涵养文明素养。
其一,以美为导向。音乐专业赋予我们创造美、传播美的使命,大家应始终追求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与环境美,坚决抵制庸俗、恶俗文化在校园传播。在个人形象上,需做到穿戴得体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将拖鞋带入校园公共区域、不穿睡衣进入食堂;在语言表达上,要避免粗俗化、趣味低级的表述;在行为举止上,杜绝在公共场合喧哗打闹、违规吸烟、乱扔烟头;在环境维护上,要保持寝室、琴房的整洁,如同呵护心灵般重视环境整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长成才的基础。学院将持续关注大家的习惯养成,因为成为“人才”的前提,是先成为一名文明的公民。
其二,以尊重为前提。要尊敬师长、友爱同窗,尊重每一位校园工作者,包括宿管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琴房管理员等,共同营造尊师重教、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其三,以爱为纽带。要学会关怀他人、传递温暖与善意,树立“利他”思维,主动帮助他人、扶助弱小,携手共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2025级的同学们,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是一段崭新的旅程。感谢过去努力拼搏的自己,让你们拥有了此刻的机遇;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未来仍需不懈奋斗。时间对每个人都公平,机会对每个人都均等,希望大家珍惜大学时光,勇敢拥抱挑战;敞开心扉,向着阳光奋力前行;脚踏实地,不忘仰望星空,在探寻音乐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找到生命意义,成为真善美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为社会发展、国家进步贡献更多美的力量。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在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学有所成、学有所悟,在这里书写一段精彩的人生篇章!
谢谢大家!